阻燃母粒常见误区有哪些

时间:2018-08-30, 来源: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分子材料尤其合成高分子:如塑料、橡胶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应用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大多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空气中不同程度的易燃的特性,为了实现其在军用、航天、交通、电力及民用等诸多行业的应用,对其进行阻燃改性成为新的课题。目前比较理想的对塑料阻燃改性方法往往是通过加入阻燃剂或阻燃母料之类的产品提高塑料的防火性能。那么,阻燃母粒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阻燃剂用量越多,阻燃母粒阻燃效果越好

极限氧指数及UL-94测试实验表明,材料的阻燃性能与阻燃剂的用量有一定的关系。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多,阻燃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加入过多的阻燃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阻燃母粒

误区二:溴系阻燃剂是对人体和环境是无害的

阻燃母粒溴系阻燃剂包括70多个品种,绝大多数溴系阻燃剂经过严格评估证明对人体及环境无害,但有个别结构溴系阻燃剂在一定条件(比如不完全燃烧)下燃烧能形成二噁英。二噁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误区三:阻燃等级越高越好

不同用途对阻燃性有不同要求,人们希望阻燃母粒的阻燃性级别高一些。但各种阻燃测试方法都有局限性,结论都是相对的。因此并不是阻燃级别越高越好,通常认为UL94V-0级的材料比V-2级好。然而某些电器产品要求材料具有抗电弧点燃性,V-2级就比V-0级好。因为94V-2 级塑料不会在电作用下形成导电而结焦,从而大大降低了着火的可能性,而94V-0级塑料则相反。

误区四:PP阻燃剂与阻燃母粒一样

PP阻燃剂是粉剂,适用于改性造粒,需要复合其他协效剂进行配方设计,而PP阻燃母粒,是阻燃剂的复合配方后的浓度母粒,有载体和复合阻燃剂,双螺杆造粒而成,可以直接加工制品,也可以造粒。

原文出自:阻燃母粒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标题

阻燃母粒常见误区有哪些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行业资讯

相关产品